熱錢兇猛,新老車企趕緊搵錢

sweet 2021/01/29 檢舉 我要評論

2020年是造車新勢力大獲全勝的一年,更重要的是新能源車企市值飛漲,讓不少本處在生死線的新勢力們一下就找到了新的資金,而那些傳統車企也希望借助這一波對新能源的看多拿到更多的轉型籌碼。

蔚來、小鵬汽車、理想汽車這些生於中國本土市場、消費於中國的新勢力,在資本市場上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其市值快速膨脹、成為在全球都排得上號的「知名車企」。同樣,伴隨股價上漲、市值暴漲,上百億人民幣的融資手到擒來,一下就突然有錢了,擺脫了「成長的煩惱」。

這三家新勢力在資本市場被熱捧也讓更多傳統勢力看到了融資的可能性,尤其是A股市場打開了回歸通道,科創板和創業板開始迎來諸多造車企業申報。這其中關注度最高的無疑是吉利汽車,這家自主龍頭車企停下了和兄弟公司富豪汽車的合併,全力登陸科創板。讓人沒有想到的是,雖然吉利汽車早在去年9月底就已經首發過會通過,可是三個月過去了卻始終停留在「提交註冊」階段。

很多人猜測,或許回歸A股市場的汽車第一股要從吉利汽車落到東風汽車集團上——後者已經於12月初在創業板過會,其210億人民幣的融資額將成為創業板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IPO。

除此之外,尋求在國內科創板上市的造車企業還包括威馬、合眾汽車、雲度汽車等等,表露出希望上市融資的還有愛馳、天際,以及等待獨立的廣汽埃安、拿到了合肥政府投資的蔚來汽車也都對科創板上市有計劃。

當然,能回歸A股市場融資的只有一小部分車企,並且這種方式其實時間上也不太可控,所以不少車企還是選擇更直接的配售或可轉債。

作為傳統車企中的「新勢力」代表,比亞迪自然是一馬當先獲得了投資機構的青睞。在年銷量僅僅5萬輛規模的蔚來市值超過900億美元之後,有著18萬輛新能源車規模的比亞迪被國內投資者給出了更高的估值。

既然國內車企龍頭上汽集團估值是2600億人民幣,自主龍頭吉利汽車差不多是3300億港元,那麼比亞迪的A股、H股比龍頭們翻個倍也是應該的吧?所以,比亞迪在A股市場的市值接近7000億人民幣、H股則是7100億港元。在高估值的支持下,比亞迪也迅速出手融資,通過再配售1。33億H股,獲得了299億港元的融資,這個項目也是近十年來亞洲汽車行業最大的股票融資項目。顯然,比亞迪的這200多億融資要比吉利汽車來得迅速太多。

在更早一些時候的2020年11月,長城汽車就已經宣佈發行80億元可轉債,之後沒過多久,長城汽車又宣佈發行60億元超短期融資券。這些都還是建立在長城汽車已經於5月、7月、8月、9月、10月分別發行了6期超短期融資券的基礎上,合計規模60億元人民幣。

事實上,在熱錢洶湧的當下,很多原本已經徘徊在出局邊緣的新勢力們也突然發現「錢來了」。

比如已經「休克」的拜騰汽車,突然之間拿到了富士康投資的2億美元,重啟了企業,甚至幕後大佬富士康喊出了「讓拜騰贏」這麼直接的口號。

還有哪吒汽車,在C輪融資中據說會拿到30億元,其中華鼎資本一家就領投20億元。另外,滴滴入股了愛馳汽車,佔據0。37%的股份,投入金額300萬元左右,但是另一家山西合盛新動能的公司也出現在愛馳汽車的股東名單裡面,持股比例為2。9%,預計投入金額3000萬元人民幣。如果算上去年9月完成100億元D輪融資的威馬汽車,以及零跑將在近期拿到的由合肥政府、國投創益、浙大九智、湧鏵資本給出的43億元融資,這些原來在三線掙扎的造車新勢力都等來了機會。

更為誇張的事情發生在恒大汽車身上。雖然恒大汽車已經提出了回歸科創板,但顯然還遙遙無期,不如選擇更方便的定向增發來融資。1月24日,恒大汽車發佈公告稱其將向6名投資者配售9。52億股新股,共籌集260億港元。

公告發佈第二天,恒大汽車暴漲65%,市值接近4000億港元,市值遠超中國汽車市場銷量最大的自主品牌吉利汽車。按照27。3港元/股的增發價格,這也使得上述6名投資者的投資收益在一天之後就達到65%。然而可笑的是,恒大汽車目前一輛汽車都沒有賣出過,之前發佈的六款概念車目前似乎進度也並不樂觀,僅僅是第一款恒馳1有一台實體試製車。

這回還不僅是恒大汽車作妖,就連「下周回國」賈躍亭創建的法拉第未來甚至也開始了新一輪的融資,這可真是「活久見」的事情。聽說這次珠海國資領投了20億元人民幣,法拉第未來會在珠海建廠,而且格力集團和華髮集團也參與了,具體金額可能低於20億元。

不僅如此,吉利汽車也準備拿出三四千萬美元參與,這樣算下來法拉第未來的融資或許在5-10億美元級別?(根據1月28日最新消息,法拉第未來與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達成合併協議,合併後公司的股權價值約34億美元,並將在納斯達克上市。)

(中國車企近期融資情況一覽)

上述這些和造車直接關聯的企業融資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則是有些和汽車製造沒有直接關係的科技巨頭也開始下場,借著造新能源車這件事情尋求估值刷新。

百度就是其中之一。百度從「有造車計畫」的消息露出開始,其股價已經上漲了一倍,市值從400億美元一路翻倍到800億美元。並且百度也啟動了在香港市場的二次上市,準備走出估值窪地,這背後也都和新能源汽車的火熱不無關係。

還有則是上面提到過的富士康,這家以數碼產品代工為主的製造公司也是因為和吉利簽訂了戰略合作,A股股價一度上漲了50%、港股更是翻倍。

對於造車這個行業來說,由於是一個資本密集型產業,錢是推動企業發展的重中之重。而當前的這種資本熱潮幾乎是2017年以後難以見到的,所以這一回能夠拿到多少錢就決定了企業未來是否還能存活下來,這可能也是很多新勢力的創始人人生中最後一次「拿融資」的機會,也難怪如此努力搵錢。

至於為什麼市場現在有這麼多錢?背後的原因可能再簡單不過:

由於美國因為疫情原因開啟了「印鈔機」,而很多國家也為了恢復經濟活力,不約而同的開啟了「印鈔模式」,從而製造了大量的資金。這些資金不斷湧入資本市場和各種固定資產,包括在目前中國這輪牛市、一線城市房價暴漲,都源於貨幣的推動。

那為什麼大家選擇汽車而不選擇其他領域呢?道理就更直白了:

當前科技巨頭們幾乎已經壟斷了互聯網的基礎設施,從雲端搜索到跑腿外賣,關乎用戶生活哪一個細分領域沒有覆蓋,早就沒有當年「千團大戰」又或者「共用單車」的機會。而一般的硬體,比如手機、電腦,更是沒有什麼切入的空間,硬體製造商也不過是給這些互聯網科技巨頭打工。唯有汽車領域,這個古板而傳統、又對資金要求甚高的行業,過於簡單的商業模式使得資本無法找到破門而入的理由,科技巨頭們也一直在門外徘徊。

可是特斯拉的突然出現,讓古板的汽車行業搖身一變成為「新世界的入口」,自動駕駛、電動化、智慧化這些詞彙將汽車的商業模式從簡單的「售賣」變得更有想像空間。同時,這些新技術一下打破了歐美老牌車企們對技術的把控,內燃機和龜速CANBUS匯流排成為了資本們討伐的對象,而新勢力憑藉純電動和自動駕駛的構想,讓華爾街的資本玩家瘋狂湧入。

創富神話疊加美元泡沫的出現,讓汽車行業就像掉進了滿是鈔票的金庫,肆意狂歡。

只是不知道,一年之後,又會留下多少造車的痕跡。

用戶評論
你可能會喜歡